一位蒙面的犯人被国家警察押到港口边上,脖子上被拷了一把锁。警察将犯人挂在胸前的钥匙扯下来,它连同着罪犯一起被狠狠地掷到水里去。那钥匙逐渐下沉、终究是埋进了河床的泥里;然而放眼望去,那里竟葬着无数把形状各异的钥匙,每把独特而美丽,却沉寂得像一座座墓碑。

注:本文中含有对《钥匙》漫画的解析与剧透,请先点击此处观赏漫画后,再来阅读本文。

格兰特·莫里森的极权之匙
《The Key》漫画第一页。

这就是 BBC Freedom2014 Season 的特邀漫画《钥匙》(The Key)中的一幕。「Freedom2014」是英国广播公司(BBC)本年度的大型专题企划,在横跨整整三个月的时段里,邀请全球各地的艺术家、以各种媒体形式围绕「自由」的主题进行创作。而在漫画领域,BBC 则特邀了两位著名作者——格兰特·莫里森(Grant Morrison)与雷恩·休斯(Rian Hughes)共同创作这个短篇。

格兰特·莫里森的极权之匙
格兰特·莫里森。

格兰特·莫里森,这位极具魔幻气质的苏格兰裔剧作家,如今已位居漫画界最重要的作者之列:他带给了《蝙蝠侠》本世纪中最为黄金的岁月、甚至胆敢将神弑杀;他以一部《无形之人》(The Invisibles),撼动了漫画所能诠释的幻想的疆界;他在《全明星超人》(All-Star Superman)中借氪星之子探讨的广度与深度,更是此后漫画界迄今无法逾越的巅峰。而莱恩·休斯虽然作为传统的插画家、设计师身份在英国更为声名鼎盛,但也曾涉足漫画界,著有《2000AD》、《Batman: Black and White》等经典名作。

《钥匙》并非两位艺术家的初次合作;早在 1990 年,当时著名的地下视觉文化杂志《Revolver》便连载了由莫里森编剧、休斯作画的《Dare》。莫里森将一位恪守着五十年代英式荣耀的军官扔进了以太空探索为主题的科幻世纪末,而星际舰队却又格外荒诞地被以撒切尔夫人为首的保守英国政府所独裁统治着。它苦涩、黑暗得深不见底,整个故事便是让读者目睹着主角正直的人格被军政逐渐侵蚀瓦解的堕落过程。

显然地,《Dare》中探讨的许多命题与元素,也被延续、渗透到了《钥匙》中来。在《钥匙》这个虚构的未来社会里,强迫服从的规章比比皆是:每个人的脖子上都被挂了一把锁,胸口的钥匙则是一位公民存在的记号;而政府的具象化,则是带着面具的持枪警察与闪着强光灯的无人警戒机。

格兰特·莫里森的极权之匙
《The Key》中被监控的城市。

「我想在漫画中呈现的是一个极权社会的面貌。在这个世界里,公民的个人自由完全不受保障。」莫里森在接受 BBC 专访时,也解释了他赋予钥匙这个元素的寓意。「一把钥匙,便是象征着一个个体自我表达的言论自由。政府迫使公民们佩戴统一的灰色钥匙,而故事开场的那个人坚持不戴,因此被判了异议罪,执行死刑。」

许多读者或许没有料到的是,在开场那位造型简单的犯人背后,漫画家莱恩·休斯也在角色设计上投入了相当的思考。「犯人」被故意塑造成一个不露脸甚至性别不明的中性角色,这是一个任何读者——无论男女——都可以进行联想与共鸣的普通人。

「起初格兰特想把这位持匙之人设计成一个传统超级英雄的形象,不过后来他深思一番之后,还是打消了这个想法。」休斯打趣地回忆道,「所以我们把超级英雄的面具从设计稿中扔掉,取而代之地在主角头上套了一个超市里随处可见的塑料袋。」但即便如此,休斯依旧在设计中别出心裁地向超级英雄致敬:那塑料袋套在头上、被挤出了两个尖尖的小角,活像是蝙蝠侠头盔的造型一样。

「超级英雄在超级之外,应该是一个能与读者们产生共鸣的象征性的人物;只有建立了这种联系,漫画的叙事才能直接地传达到读者那边去。」莫里森补充道,「就像《钥匙》里的主角在因异议罪被处死后,许多在城市里获悉这场行刑的人们才意识到,自己本来也有把独一无二的钥匙,并且这钥匙是不应被任何力量所剥夺的。于是人们一呼百应,掀起了一场变革。」

格兰特·莫里森的极权之匙
《The Key》中群众的呼喊。

在《钥匙》中的城市里,笼罩着有如《一九八四》老大哥的电子屏般令人窒息的巨大荧幕,所有的屏幕都显示着同一个画面:私自佩戴钥匙的犯人已被处刑,画像之上标示着一个个巨大的红叉。在恐惧漫布之中,终于有一个女孩的呼喊震破了这如死般的沉寂。「她就是那个一语道破、说我们不愿再受欺凌的人,」休斯说,「她象征着的,可以是任何一位坚守自我、呼吁变革的女士。」受她鼓舞,故事里的人们终于放弃妥协,重新亮出自己真正的钥匙,为彼此解开颈上受困已久的枷锁。

「在这个世界上的某处,总会有人想要控制他人的话语权。」莫里森谈到漫画的主题时说,「因此,人们对自我表达与自由的追求是个亘古不衰的命题。《钥匙》便是我们的一次小小的致敬。」

格兰特·莫里森的极权之匙
《The Key》的钥匙群像。

《钥匙》是一部形式精简、内容却不简单的优秀漫画。鬼才作者格兰特·莫里森通过种种象征勾勒出了一个关于极权与自由的寓言,而莱恩·休斯也充分展现了他令人耳目一新的跨领域漫画创作:从数百种钥匙的精巧造型、到大胆的颜色运用与构图之美,以及极端平面化的作画风格,都是他将平面设计的理念运用到漫画叙事中的绝佳证明。

从结构上看,《钥匙》是一部仅在网络上发表的漫画作品,因此休斯选择了「同一尺寸多张连续画面」、单张画面中无细分分镜格的形式来创作。这与传统漫画的页面布局大相庭径,反倒是和动画、电影所用的故事板(storyboard)形式更为相似。在具体作画时,休斯也彻底放弃了漫画中常见的「描线」(penciling / lining),而是全部用单色无渐变的大幅色块来表现画面;其他传统漫画中的许多工序与规范,诸如网点、嵌字等,在《钥匙》中也根本无迹可寻。

因此,结合上述的原因种种,与其说休斯在这里是在「画漫画」,倒不如说他为《钥匙》在做「平面设计」更为贴切。或许有些习惯阅读传统漫画的读者一时间难以适应,但这确实正是网络漫画的灵活之处:创作者们可以不拘泥于传统纸质漫画行业设立的陈规,以自己擅长的格式或技巧作画,甚至能将其他领域(比如平面设计)的知识元素有机地融合进来。这种个人特色鲜明的、突破传统的新型创作方式,不也正是漫画主题所宣扬的、「自由」的一种吗?

格兰特·莫里森的极权之匙
《The Key》的钥匙群像。

对于这种非同以往的新型漫画形式,莫里森显然也和笔者抱有同样的想法:「我喜欢漫画的一点,就是我们可以轻易地探讨更深更远的主题,比如自由,比如生存的本意,我们从何而来、又将去向何方……并不是所有的媒介都拥有这样的表述上的自由。」他接着补充,「而在(像《钥匙》这样的)无字漫画中,故事就自然而然地变得富含起寓意与诗意来。」

加入对话

御宅暴君进行回复 取消回复

  • 有句话我没有放到正文里,那就是虽然 Rian Hughes 作为平面设计师很出色,但我真的觉得他作为漫画家的画工比《Dare》时期还要退步了……比如图中的这个女孩的表情,到底算是怎样?是开心吗?还是愤怒?悲伤?震惊?这一幕是漫画中很关键的一个剧情转折点,结果我却看得不知所以然……不知道其他同学有没有和我类似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