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芝麻烂谷子,有关《黑血》的一切

《黑血》的故事原型是什么时候诞生的?

《黑血》一开始只想画一个和《第十三个月》差不多长的中篇,围绕着暮风和之默这对儿活宝遇到了神秘 MM 妖婷的一段经历展开,再以妖婷 MM 邪笑着飘然离去为结尾。故事画了两集左右才去编辑部投稿,连载之后反响很好,我忘了是被编辑勒令拖成长篇还是自己想要拖来着,反正就那么变成了超级长篇。

最早的中篇版本《黑血》,主要是想打破一下《第十三个月》时期奠定的「少女漫画」倾向,我在学校画的手抄本小漫画都是少男向的,《第十三个月》跑偏了,《黑血》的创作目的只是为了矫正作者定位,刻意融合了部分少男要素,可以说从一开始就有着一定的商业目的性(只不过性格邪门所以故事也就邪门了)。

《黑血》中每个人物都有特别的魅力,这些角色是怎么诞生的呢?

正常回答:每个角色都是作者性格的一个侧面,咱们平时面对问题的时候可能会心情矛盾,觉得这样做是不是比较好,或者那样做更合理?从不同角度、视点看问题,也就萌生出了不同的人格取向。

不正常回答(其实这个才是正常回答我会说?):因为作者本身就被玩坏了,精分的脑子天天都是抽抽的。

现在《黑血》的剧情相较十年前改动大吗?有没有脑洞(构思)出来很喜欢,但没能画出来的情节?

框架上改动不大,整个故事的脉络在 17 岁的时候就已经确定了(这么说已经是 17 年前的事情了?!),主要变化都在细节上。很多脑洞都开在其他故事里,不会全都硬塞进《黑血》。

以一部已经编著好了大框架的漫画故事而言,《黑血》的结构是比较散乱的,究其原因,就是过去年轻的时候缺乏剧本构成能力,脑洞想到什么就硬塞进去什么,搞得故事没有主次了,十年前的第三版就是为了给这种糟糕的倾向画句号而诞生的。

《黑血》中的什达尔干是 B&B 时期才打算加入的么?老黑血的角色,比如口吃林咪咪眼、黑人还有拜妮莎还会不会登场?设计角色的过程是怎样的呢——比如樱川、什达尔干、肖以及尤金?

《黑血》连载彩稿;陈之默警官。

巴特、林和拜妮莎应该还会登场,不过走过场的可能性更大,不太会用来叙述主线(也许巴特例外,尤金的黑历史还是不太容易从第二个人嘴里套出来的)。

没错,什达尔干是B&B加的,确切说是策划新版单行本的时候加的,觉得肖的个性太不容易说人话(……),需要个脑子正常的替他说说话(……)。

加入樱川是当时《少年漫画》编辑部的意见,林阳主编打电话,我提起要加尤金,林主编调侃说男角色太多,要加个女角色,于是樱川跟着一起掺合进来了。

当时并没有对女角色有太多的创作想法,妖婷性感,雅君是女汉子,秋羽花瓶(你滚),当时实在想不出再弄个什么定位的女角色,就画了个搅屎棍(……)。

什达尔干的创作完全是我自由发挥的,编辑部根本没预先知道,也没干涉。诚如前言,他是为了替肖说说人话,衬托肖,既然肖是个惨白兮兮,那就来个一黑一白好了;《黑血》又是本着全世界多民族大混战的原则画的,于是古埃及,就是你了!(……)

肖是军服控和帽子控的产物,我才不会说是为了画帽子才诞生了尤金和肖(喂喂你给我适可而止一点)。肖的行头无疑是梗二战时期德国军装,虽然尤金这个德国人诞生在先,但是尤金的气质很不适合穿上 SS 军装满大街迫害老百姓,于是分裂了一个肖出来……现在明白《黑血》创作的思路多么不靠谱了吧!

「黑血画成黑白的正好,不适合弄成彩色。」

「每到一家杂志都是杂志先死」(序章语),那么鬼大是怎么和《漫画会》勾搭到一起的?

赵佳绘制的《国人志》第六期封面。

之前也不是没有杂志和东家问起《黑血》出续篇的问题,但都因为各种不稳定因素作罢。

在《漫画会》上调侃说杂志先死什么的,看起来只是句玩笑话,但三次元的现实确实是很多东家都不稳定,一个作品能不能完整出版完毕是未知数。

如果《黑血》是一部新作也就罢了,但她是已经拥有了一撮很倒霉的坑民,坑了那么久,并且坑的深度早就可见一斑的作品,故事展开太大,收尾不好收,如果再因为什么不稳定要素而夭折,估计读者的耐心和热情就彻底被击垮了。所以在给《黑血》寻找第二个东家的时候是很谨慎很谨慎的。

和其他不少东家都是谈了很久都没谈成,和《漫画会》却可以说是一拍即合吧。当初杂志方面也曾经说过要求把老的故事稿子加工成彩色的,被我墨迹了一阵子之后回绝了。当时以为这次合作会就此泡汤,没想到编辑无名君竟然向上级争取到了黑白连载的特权,这个真是太意外了!

当时,我、无名和我们的介绍人都在说「黑血画成黑白的正好,不适合弄成彩色」,这个说法最后能在杂志上实现,可以说是无名和编辑部同仁们努力和宽容的良果,就是从这一点上,让我感觉到《漫画会》的编辑们是真的「热爱漫画」,而不是为了顺应市场向功利低头。对这样的编辑部,不好好画就太不像话了。

除了黑血以外还会开其他的坑(作品)吗?

有,坑有很多很多很多很多,现在至少有四个坑想开,都是从没公开过的坑,其中还有我自觉可以称为毕生代表作的某两个作品。短篇也有很多构思,不过打算把很多短篇加在一起,算是一个完整的作品。

目前的计划是,应该是先把《黑血》做完,或者到了确保《黑血》制作起来保质保量都没压力还有闲心思闲体力的时候,也许会平行开坑。但是新坑都不是什么商业作品,说不定全都画完再一起发表什么的。

新坑的取向是构筑一个平行世界的完整历史(你就作死吧)。其中一个故事说的是中世纪,另一个是中国近代史,还有俩故事是几百年之后的未来。我发现可以把新坑和《黑血》联系起来,都能当做是同一世界观下发生的事情……

如果《黑血》顺利完结还挖新坑的话,请问是会继续延续高质量的黑白漫,还是追随主流彩漫市场呢?

黑白彩色都有。【如前所述,】现在想要挖的大坑里,两个是彩色的两个是黑白的。彩色的要做高质量的话比较难,一年也就画一本书的节奏。彩色的两部作品其中一个很难,另一个很简单的。我提到未来会有两个黑白的新坑故事,其中一个就是带有国画元素的。

不用助手的华丽作画,《黑血》创作幕后

《黑血》内页分镜。

《黑血》创作中发生了啥有趣的事情?

回头一想,还真是有很多灵感都是躺被窝里出来的,不用笔记下来就忘掉了。小时候根本不用笔记,脑子就能记住,现在记不住了。古有睡眠学习法,我们有睡眠创作法!

老师怎么看待国内使用 3D 建模来当漫画背景这个现象呢?

只要 3D 建模是自己建的、或者通过合法渠道购买版权的,用了也没什么不好,挺效率的,但是明显少了很多手绘的乐趣。建模本身也算美术范畴,而且是个功夫活,对于亲自建模自己使用的作者敬礼。

绝对不能放过专业问题!请问老师,色彩规律、虚实规律是什么?

这东西还有什么绝对答案啊,玩熟了怎么搭配都好看,玩不熟的再怎么按照规律来也会难看……硬要说的话,新手在一张图里最好把主要色系控制在三个色系以内,虚实关系看情况,需要和构图配合,总的来说确保你要表现的主体为实即可,其他随意。

关于国漫拟声词的嵌入问题,感觉有些地方直接用电脑上的字体略显违和。不知老师在单行本里是否还会进行修整呢?

用电脑字确实违和,但是一旦波及到出版外语版本漫画的时候,拟声字的更替就比较容易了,单行本也许会改动,但是大思路不会变。现在国漫在拟声字这个问题上始终还没有一种好的解决办法,写拼音吧,一夸张容易看不懂(看不懂就等于没写),写汉字又容易不好看。

请问老师画漫画时要用到哪些工具和纸张呢?

过去纯手绘,进口原稿纸、进口笔尖、进口网点纸,反正全都是拿钱猛烈砸就对了,那时候一张画稿费 120,成本 80-100。现在手绘很少,大多是电脑绘画了,于是一台电脑加一个数位板加俩手就行了,成本为零。

不过,电脑无法模拟出三次元的变化,即便同一种纸同一支笔同样的力道,三次元一笔下去都会变成不同效果。

《黑血》彩稿,出自《赵佳十年画集浓缩》。

鬼大的画功超级棒!请问老师磨练出这样的画功都要打败哪些大小 Boss 呢?

能打败自己的关节(天天关节痛)!可以修得手疼、腰疼、脖子疼、眼疼等等职业病满级(笑)!

强迫症发作时,除了窗户和头发,还会和哪些细节死磕?

勾线,每条线的角度都要矫情矫情,后期就更不用说了。

手绘的作品非常辛苦,请老师一定要撑下去!

我会撑下去滴,黑血现在是因为做连载,顾虑到阅读量和时效性,风格上又要和旧版有一定联系,为了效率化和方便修改,所以画面多用电脑处理了。我后面计划的两个黑白作品应该都是纯手绘的,效率没办法保证,也许会画完一大堆再一口气问世,收入不考虑,总之是个不怎么照顾市场需求的计划。看作者的情况了,板绘(数位板绘画)方便改,如果有作者是像我一样画错一条线就恨不得撕了重画的死洁癖,板绘真的可以说是「画得快」。

记得很多年之前有人问我画漫画最想达到什么境界,回答是「想要尽可能精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手绘一定比板绘要慢吗?日本那边的漫画家,包括许多周刊连载的作者们,大多数也是手绘的?

别和日本比啊(泪目),那个助手数目比物业值班人数还多的国家,而且这东西和画风、手法都有关系。我就一个人画,网点纸的处理上板绘是真的省时间省到爆表,手绘抠几小时都未必能抠好看说不定还画费整张图的情况,放在板绘上甚至能十分钟敷衍一张出去,还看不出太大问题。

但即使是板绘,有时也是要求将线条一笔画到尾的,当然每个人的具体画法不同。像《黑血》第三集里肖的头发,板绘线条也是完全不能中途断开的。反正我这个低头看拷贝台五分钟就颈椎剧痛、握蘸水笔半小时就腱鞘炎复发需要吃止痛片的人,板绘比手绘要快出一倍以上,其他人见仁见智那就无所谓了。

板绘给漫画创作所提供的便利——不包括素材、特效和 SAI 线条修正,但凡稍微看过黑血画面的就应该能看出来这仨和我无缘了——单说网点,板绘绝对比手绘省很多的时间。不管你是一堆助手还是一个人,这一点都不会有区别。就因为绝大多数有助手,于是这边专门在杂志上说明没助手的举手。

赵佳为《少年漫画》所绘的彩稿海报。

怪不得和早年手绘的《黑血》相比,新连载的画风略有些不同?

《黑血》都十年了,风格想不变也不可能啊,如果真的不变那就是倒退了。现在算是故意克制着,朝着以前风格靠拢,于是有点不伦不类的(笑)。

要说黑血眼下画面偏活泼、低龄化,一方面是迎合现在的市场,一方面是回想起当初第一版黑血的情况,那时候的黑血比较有「漫画」的味道,第二版太「插画」了,第三版则是黑暗系装逼大作,从第二版的过于重视画面布局变成过于重视酷炫,还是部分地忽略了叙事性和合理性。

那时候只懂得放,不懂得收,做不到张弛有度。再酷炫的东西,别人看不懂的话也就没意义了,记得很多年之前有人问我画漫画最想达到什么境界,回答是「想要尽可能精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现在的目标依旧如此,并且感觉以《踢破天下》为起点,终于朝着想象中的状态进了一步。

作者后期风格「简化」都是偏重叙事功能性的结果,只要能把故事讲得恰如其分,就会省略其他多余的东西,有些东西确实是画蛇添足或者喧宾夺主的。

最新版以后依旧会犯中二,只是会比较考虑中二的合理性。人啊,一旦上了年纪,看中二作品的时候就总会考虑合理性,中二没啥不可以,但是得合情理(掩面)。

黑血是否有可能改成彩色呢?目前在国内,彩色漫画已经成为主流,和黑白漫画相比,彩漫是否更容易给读者提供视觉享受呢?

这个问题我想重点说一下。

前两年日本那边的资深编辑松井先生到大陆考察,看到很多彩漫之后的评价是「太敷衍了」,虽然一竿子打死了一船人,但是不得不说现在的彩漫确实在很多地方能敷衍,这种敷衍在日本欧美等漫画老牌国家是被唾弃的。

线条功夫不到位,没关系,可以用色块混过去;背景透视不会画,没关系,可以贴照片混过去(这其中有多少贴图侵权和非法的就不说了);光影和明暗关系不会画,没关系,只要带了颜色,画不画光影看着都挺热闹的;构图和分镜功夫不够,没关系,整张图花花绿绿看着好玩就能敷衍过去;不懂色彩学,没事儿,读者其实也不懂,色彩搭配好看不好看都一样能混过去,红配绿赛狗屁的配色和一级国画家弄的高雅色调放一起的话前者比较好卖,反正中国这地方年画比山水画好卖都已经无数年了。

不能说所有作者都敷衍,敷衍的人只是一部分(比例不好说,见仁见智),但彩漫确确实实给了作者把所有美术功底全都敷衍了事的突破口。

读者花钱要购买的就是作者创作的「手艺」和「智慧闪光」,整张图都没几笔是作者亲自画的,作者没有手都能画出来,何来的「手艺」?作者画画根本没动脑子,何来「智慧之光」?读者花的钱买的是什么?空气?

如果一边买着作者的敷衍,一边还盛赞敷衍是好事;这和一边吃着地沟油一边夸地沟油有益健康不是差不多了么?

再者,不说敷衍的,说说认真画彩漫的,认真画的话,彩色肯定比黑白费时间(哪边更需要绘画功力这个问题我持保留意见),如果抱着「画好画」的态度去画,彩色要考虑的东西比较多,并不适合量产。

欧洲一些漫画家甚至一年只出五十几页的一本彩色漫画书,可见其一斑。这种漫画的品质是没得说的,但是对于读者的阅读需求,数量肯定是远远不够的;相对而言,同品质的黑白漫画就更效率一些,并且黑白漫画有着本身无可取代的视感和韵味。

下面这是波兰画家 Grzegorz Rosinski 的画,抛开东西方的角色审美不提,单说背景和分镜。该画家美术功底扎实,景物光影引人遐想,看得出是自主创作,不是照着照片拓印,这才叫「手艺」,是出自作者脑中独有的、让读者掏出钱买下来也甘心觉得划算的人类智慧之光。

画面有漫画该有的夸张成分,表演张力到位,并且并不是那种插画级别抠细节的低产量风格,是很适合满足读者阅读量的风格。国内画所谓彩漫的作者有几个能画出这种扎实东西?

下面是比利时漫画家 François Schuiten 的画,此人是建筑世家出身,善于绘制繁复的景物,他的画虽然有着强烈的插画倾向,少了些漫画的「漫」劲儿和灵气,但他所有的彩色作品都很有讲究,从色彩、构图、透视,在美术领域里都有讲究,你可以盯着他的一张画看好久好久,能有很多值得看的东西,是一种美的享受。就算整个漫画都插画了,也让读者看得心甘情愿。

虽然不是让国内的作者都画成这种伤不起的风格,但是别说想不想画成这样,能画成这样的人都屈指可数了。既然能画成这样的人太少,那就需要作者有点进取心,至少要「想画成这样」,要向这种绘画境界努力,达不达到另说。国内稿费低,经济条件不好,这不是不好好进取的借口,又没人说要大家每一张画都画得和比利时这位哥们儿一样自虐,有闲了,有爱了,有心情了,画一两张这样的不也挺好的?前提是得有画得出来的水平。

一张照片也叫「图」,一张漫画也叫「图」,但是只有经过人的「手艺」去画出来的才能叫画。相对之下,国内那些敷衍了事的彩漫,充其量只能叫「图」,不能叫「画」。

我自认为没体力把《黑血》那么繁复的风格弄成彩色的,弄成彩色的也不能保证质量和数量双收,所以我老老实实画我的黑白漫画,《黑血》是漫画,不想变成漫图。

殉道与自恋,漫画家的自我修养

赵佳早期彩稿,出自《赵佳十年画集浓缩》。

您觉得离开漫画画稿,一个漫画家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

需要好奇心、包容力和进取心。好奇的求知欲可以让人变得睿智;包容力则利于作者博纳百家之长;进取心是可以确保做事有毅力、持之以恒的要素。这几点不光是漫画作者,对任何职业都是一样的。

而关于漫画作者求精的尺度,也不一定为了求精而搞得特别低产就是好事,低产意味着影响力会打折扣,现在国内市场需要有好作品带动风气,品质中上的商业作品也很好,创作量对于业界也是个关键的贡献指标。

漫画作者本来就应该是艺术家,漫画本来就应该是一种艺术形式,这是件最基本也最容易被遗忘的事。

漫画最要紧的就是整个故事给人带来的综合体验,
对表现力的要求多于单纯的美术美感。

作为一个漫画作者,应该怎么开阔自己的创作视野呢?

多看,不仅是 ACG 的作品,需要多看看 ACG 以外的东西,如果一个漫画作者只看漫画或者动画,思维方式很容易陷入某种僵局。人文科学、时尚、餐饮、音乐、舞蹈、戏剧……只要是能让人心情愉悦的东西,都应该抱着好奇心去多多接触,并且要学会发掘所有事物的优点,提炼它们,纳为己用。

漫画作者的职业病有哪些以及预防和治疗方法?

能不能不说这个(捶地)!关节疾病什么的,多注意运动就能有效抑制其恶化。同行很多人都有腱鞘炎,这个不好预防,治也不好治,医生说穿刺了也还有可能复发。其他的就是眼疾什么的,只要不是玩了命地画画,应该……还好……吧……(望天)。

我想问问老师,这么多年来,你是如何保持对绘画的心态呢?面对自己对绘画的负面情绪是怎么克服的呢?感觉要处理好「保持自我」和「面对现实」这两点,也是很难的。

画画这么好玩,画画本身不会有负面情绪啊,倒是在其他领域遇到不顺心的时候,画画能让人忘掉很多破事儿。画画浮躁从没遇到过,顶多是赶稿子之前无法进入每天睡仨小时的战斗状态;不知道画什么这种情况也绝对没有,只有点子太多没时间画。

面对现实这个比较成问题,三次元要是各种各样的破事儿挤兑着作者,作者绝对是很难安心下来搞创作的。主要问题就是出在数量、质量和生活其他精力的平衡上,每个人情况不同,按照每个人各自的情况调整就好了。我这边是画不出太多就不勉为其难求数量,反正吃得饱穿得暖。

至于保持自我,应该说是保持创作的初衷吧?大原则就是热爱漫画本身,有时候对一个故事的绘制会慢慢失去兴趣却是很难避免的。

赵佳为沧月《帝都赋》所绘插图。

很多画插画或绘本出身的年轻作者,在面对漫画的「分镜语言」时往往感到无从下手,而且还有种「每格都要尽可能画得好看」的心理强迫症作祟。

老师您在画分镜时有什么心得?如何克服这种追求完美的心态呢?

确实有这个问题,我也曾经有一个时期非常追求每一个画格的「完美」,乃至于大局观很淡薄。克服这个需要时间啊,还有就是要多去看看那些故事精彩绝伦而画风没什么亮点的作品(好比福本伸行和村上纪香那种)。

漫画最要紧的就是整个故事给人带来的综合体验,对表现力的要求多于单纯的美术美感,看的东西多了就比较容易接受这种取向了。

再有就是,如果自己肚子里有很多很多故事,说都说不完,就能体会到生命和时间有限的危机,也就不再会对着各别细节磨来磨去了。不过有些关键剧情的画面还是值得磨一磨的。

分镜我是先在废纸之类的上面用简笔画画出来找感觉,镜头衔接流畅再拿正式规格的稿纸去画,分镜的草图可以很潦草,大致看得懂就可以,一定要自己反复看几遍确认是否易懂,最好找其他人再帮你看看,把创作的注意力都放在别人的阅读感受和「能不能最大限度最精准地传达想法」上,应该能慢慢克服强迫症。

我当初犯这个毛病也是阶段性的,过了那个时期就好了。人总是容易喜新厌旧,实在不行你就往死里精致一下,过足了瘾就早晚会烦腻。

漫画作者本来就应该是艺术家,漫画本来就应该是一种艺术形式,
这是件最基本也最容易被遗忘的事。

老师对手冢治虫的《火鸟》怎么看呢?

《火鸟》那样的神作,放在现在来看也算浅显的,像《王道之狗》(安彦良和)那样的也不错,不过和史实挂钩的作品,在历史考证和史实角色主观化这方面还是应该更谨慎、客观一点才好。漫画都带着作者主观的意志,又碍于篇幅和读者阅读感受,肯定很难完全客观描写历史的,所以我对演绎性质的历史题材作品总有点看法。

老师喜欢的漫画家是?

我看东西只认作品不认人。

乱世中前行,畅谈本土漫画现状

鬼大对今天的国漫市场持什么看法?

不可否认地,现在市场不太健康(有人会跳出来说「简直太不健康!」),但也不可否认,现在的市场比起十年前已经有了更多的经济效益,作者不再是节衣缩食饿死爹妈累出一身职业病还被读者骂画的渣的社会低保人士——至少大工作室主笔肯定不再是了。

赵佳足球漫画《踢破天下》,载于《漫动作》;原名《0x11》,载于《动画世界》。

在过去,不仅社会上不把漫画作者当个职业,从事这一行的人在「每个月有固定收入才是主流」的社会上也很难立足,大多数家里人也会极力反对孩子从事漫画创作,甚至视为洪水猛兽,说到底就是因为收入问题,现在的作者只要拿出收入的数字,基本上就能堵住亲戚们吐槽的嘴。

但是行内人都知道,中国这边的文字和书画作品的收入所得税起征数字是很低的,这就意味着从事漫画创作的人要比一般上班族多交很多很多税,收入就相对少了一截,伴之而来的就是作者们为了和其他职业的收入找平衡,重新分配有限的精力,对作品粗制滥造,失去了搞创作时最基本的挑战、求新精神。

这个问题很难解,一方面是需要建立更健全的行业基准,确保作者的收入;一方面作者要有艺术创作的自觉和追求,不能怠于提高自我修养;另一方面就需要出版商和市场的双重监督,提高大众审美水平,用市场需求来推崇精品,淘汰敷衍之作,让国漫市场逐渐走上更健康的道路。

只要产业在变,就说明有进步的可能性,不变化才是真的死了。

在中国当漫画家有没有后顾之忧?黑血有没有考虑过登陆网络平台?

最大的后顾之忧就是稿子没人要就得挨饿,仅此而已(喂喂),如果不是有绝对的把握的话,全家没有任何经济来源的人要谨慎入行。

纸媒体有纸媒体的问题,网络平台也有网络的问题,如果不是因为顾虑太多,《黑血》也不会这么多年才重新连载,不过未来不久确实会考虑网络发布,毕竟网络推广力摆在那里。

老师对国漫产业抱有期望吗?

生产值对生产结构有影响,而随着生产值的膨大,也势必使上层的生产结构重组。只要漫画市场的分母够大,朝着高大上领域发展的分支是势必会诞生,所以即便现在四拼一拉低市场审美,或者充斥着充数的作品,只要产业能形成效率越来越好的周转,也算是对产业发展有着不小的贡献,万事都要看到好的一面。

我忘了以前对谁说过类似的话:只要产业在变,就说明有进步的可能性,不管是看起来比十年前变乱了还是别的什么,不进则退,不变化才是真的死了,只要国漫圈子还在风云突变,那就值得期待一下它未来变成什么样。

《黑血》内页分镜。

《黑血》的复出,能不能挽救当前国漫的颓势呢?

承蒙谬赞,《黑血》是在心智尚不成熟的时期构思的,各种心血来潮不知取舍,无疑给自己找了很大的麻烦,读者没嫌弃我到处乱丢包袱、虎头蛇尾的,我就万幸了。

要说挽救国漫颓势什么的,也不是我一个人有能力的,再说现在并不是颓势而是乱世。这些年蛰伏是因为各种综合原因,有身体的原因,有家里情况的原因,也有市场气候的原因。虽然离开时间不短,但是从来没远离过 ACG 圈子。

这十年时间也确实积攒了很多故事想要画出来,不过就像《黑血》的构思放在十几年前非常超前,放在现今却烂大街一样,现在想要画的东西又是相对于国内市场有些过于超前的类型,商业运作肯定不好做,于是慢慢等机会吧。

作者都想作品能大卖,不过黑血的定位本身就不是通俗国民作品什么的,只要喜欢这部作品的人看完之后说一句「这些年没白追」那就可以啦。

我以后想要画的净逆着市场潮流而上的东西,目的只有一个:要画对读者的生命有意义的东西,就好像《黑血》停载十年还有人记得她,有人说因为看了《反光》而对整个人生有了新认识。

我想要画那种让人看了之后会对如何寻求生命真理发起深思的东西,注定不是主流市场的菜,届时还请读者不要嫌弃。

对于挣扎在漫画这条梦想之路上的读者们,您想说些什么?

掏钱吧你们!!!(被打死的节奏)

——说正经的,读者也会随着年龄、阅历和看漫画的多寡而审美水平不同,市场的不健全一方面是因为出版方在质量上缺乏追求,另一方面是以低龄层读者不成熟的审美基准为市场主导导致的。计划生育不弄了,低领读者年年冒出很多,但是大龄读者们都去哪儿了呢?

一部分大龄读者抱着「我一把年纪了还看漫画会被人笑话」之类的心态淡出了消费圈,导致市场消费的阶梯直接断链了。希望那些大龄的读者也不要放弃漫画这个阵地,不要因为「没有适合我这个年龄看的作品」而离开,应该用购买选择来阐明「大龄读者消费层」的存在,用成熟的审美加入到左右市场调节的行列。

其实很想说,网络上的大龄向漫画资源并不少(好吧,基本都是国外的),只是很多都太冷门,不为人知,导致很多有阅读需求的人根本不知道它们的存在。

我一直觉得理想这东西始终在人心里,就没离开过。
坚持理想不一定非得逆流而上,时刻记得它就好。

一个漫画创作者,应该以怎样的心态面对自己、面对现实,才能走得更远呢?在当下国内的环境中,漫画家要有怎样的心理调节机制,才能稳定地在现实中坚持理想呢?

这个和环境有直接关系了,要是周围的环境(家人、朋友等等)都对浮夸和物质的东西较看重,作者自己确实会很没立场啊,心情也非常不好摆平。如果作者本人非常看重创作的话,可以试着独立出去自己住,过一段简朴生活,心平气和慢慢找感觉,如果家里有人需要照顾,那就真的不好办了,孰轻孰重就得取舍一下。

如果现实中有过强的不可抗力,暂时放下创作去解决问题也不失为一个好选择,毕竟画画不像搞体育,不是年岁大了就不能画,而是年龄越大越成熟,思考和阅历越多,对作品越有好处。眼下如果在经历磨难,不妨把它看成是对创作思考的一种滋养。

赵佳《黑血》彩稿:肖。

至于坚持理想,我一直觉得理想这东西始终在人心里,就没离开过,区别在于有些人因为外部环境而选择压抑思考,有些人选择即便受苦受累也记着它,不管是在做和理想有关的事情,还是在做和它无关的,任何事情其实都可以间接滋养你的理想,让人变成熟。坚持理想不一定非得逆流而上,时刻记得它就好。

在国内,漫画作者在物质上确实不容易变得丰富,和其他职业比起来总是矮一头,这是先天硬伤,并不一定是个人能力的问题,如果在这上面心态失衡,那就真的只能自己调整,别和不相干的领域横向对比。一个月几千够用了可以为了理想舍弃收入五位数的机会,二万够用的为了理想可以舍弃赚到十万的机会。

在物质横飞的当下提理想这个词儿,就必须有那么一点殉道者精神,还需要一些自恋,得是真的打心眼里憧憬那种为了追求理想而能做出取舍的人,希望自己变成那种人。追求物质的人,百年后给子孙留下财产,给社会留下祸国殃民的富二代,并且让子孙们为了钱争得丧失人性;搞创作的人死后依旧用作品撼动社会。

选什么,不选什么,决定权永远在自己手里,没人能替你决定你生命中每一分每一秒应该怎么用,或者它们的价值几许,只要觉得对得起自己,自己觉得值,就可以了。人有旦夕祸福,咱们所有人都不敢保证明天自己就一定还活着,做个假设,如果今天就要死了,自己对自己的一生会不会后悔?如果会的话,那就选择朝着你认为不会后悔的方向选择吧。

加入对话

Karuto进行回复 取消回复

  • 火影完结。虽然他不是最优秀的作品,但无疑就如当年的《龙珠》、《灌篮高手》一样是属于这一代人的回忆。在漫画类型如此繁多和漫画内容更加快餐的这个时代,他伴随了很多读者从青少年步入青年,期间有着无数的感动和故事。希望漫言可以做一期关于《火影忍者》的专题。

    • 陆同学你是把这当留言板了嘛= =。《火影忍者》的题材,有机会的话是一定会做的,只是目前我们急缺人手,所以陆同学要是有认识的能写的人的话不妨推荐给我们呢。谢谢!

        • 最上面导航栏里的「留言反馈」:https://mangatalk.net/feedback/


          或者也可以通过微博或者邮件告诉我们~

  • 坑了太久!!!!!想死你啦!!!!那点存货我舔了十年你造嘛!!!!

    • 重温旧版,想看坑填完,等了这么多年,存货舔干,赵佳老师我信你,黑血不会坑,再战还是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