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艺术的难题

「怎样才能让普罗大众更积极地支持艺术活动?」

——在七年前的纽约,两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 Perry Chen 与 Yancey Stickler 日思夜想考虑着这个问题。热爱艺术的 Perry 几年前曾试图在新奥尔良举办一场音乐会,企划却最终因得不到足够的筹款而被迫告吹;音乐事业不顺的他随即返回了家乡纽约,却在布鲁克林的一间餐厅当侍应生打工时,偶然向餐厅常客兼乐评家的 Yancey 提起了这个想法:做一个给艺术家们筹款的网站怎么样?

两人一拍即合。但这个模糊而粗糙的 idea,直到第三位联合创始人兼设计师兼技术帝的 Charles Adler 入伙后,才正式孕育出成果来:一个旨在帮助独立电影人、音乐家,以及各行各业所有资金短缺的艺术工作者们推广筹款、实现梦想的平台—— 2009 年 4 月 28 日,Kickstarter 上线了。

对于不熟悉的人来说,Kickstarter 的运作流程很简单。一言蔽之,便是:你提供一个计划 / 想法,大家愿意的话一起出钱,然后用这笔钱来做你该做的事。

——当然了,在创立项目之初,你需要设立一个明确的、希望募集的目标金额;在项目的截止日期之前,如果大家的总筹款能达到或超过定立目标的话,企划便确认成功,就可以开始着手具体的实现或制造工作;反之,未能募得预期资金的项目便会宣告失败,已经出钱的支持者都会收到退款,这样一来,大家谁也没有重大的损失。

改变漫画行业的众筹

如前所述,Kickstarter 是一个包罗万象、各种艺术创作争奇斗艳的平台。漫画——出于其媒介本身特性的缘故——虽然不是所有类别里筹款规模最大的,但却是平台从创立之初便悉心予以支持的、Kickstarter 艺术家社区中重要的一环。

在十月刚结束的 NYCC(New York Comic-Con,纽约漫展)上,Kickstarter 的高层主管 Cindy Au 专程出席了记者会,期间公布了许多珍贵的统计数据,尤其是漫画类项目的一些具体细节,十分值得参考。(以下的数据部分节选自 The Beat 的报道。)

自 2009 年创立以来,Kickstarter 整体上的生态数据:

有 280 万左右的用户为项目提供过支持;
有 70 万左右的用户为多个项目提供过支持;
至今总共有超过 3 万个项目最终成功筹得预期资金;
至今所有项目的总筹款金额已经超过了 3 亿 8,400 万美元;
至今所有项目的成功率大约是 44%。

记者会上还专门公开了 Kickstarter 平台上漫画类项目的一些具体数据:

至今所有漫画类项目的总筹款金额已经超过了 1,100 万美元;
至今所有漫画类项目的成功率大约是 45%;
漫画类项目的平均设立目标金额是 4,800 美元;
漫画类项目的平均最终募得金额是 11,000 美元。

除了围绕「你出点子,我们出钱」这个简单的众筹(Crowdfunding)理念以外,Kickstarter 还沿用了一套别出心裁的奖励机制:项目发起人可以根据每位支持者的投资程度不同,设置不同等级的回报或感谢。比如:支持这漫画项目 10 块钱,项目成功后包邮送本实体书上门;支持 50 块钱,除了包邮实体书以外还送签名原稿和书签;如果你支持 1 万块钱……人家漫画家感动得泪流满面,给你包来回机票参观作者画室兼共进浪漫晚餐,夜间还附送全套按摩护理马杀鸡。

在漫画项目的投资和回报这方面,NYCC 记者会上也提供了一些有趣的数据:

漫画类项目里最受欢迎、最普遍的支持金额是 25 美元;
大多数用户对一个漫画项目愿意支持的金额上限是 100 美元;
一个漫画项目,设立 7 至 10 个不同等级的奖励 / 回报最为合适;
当一个漫画项目筹得了 30% 的资金时,这个项目便已经有了 90% 的几率能最终成功。

除了官方媒体外,漫展上出席到场的,还有曾经在 Kickstarter 上成功集资出书的一干著名独立漫画家,包括 Benign Kingdom 的 Evan Dahm 团队(设立目标 15,000 美元,最终募得 140,616 美元),以及 Leaving Megapolis 的 Jim Calafiore(设立目标 34,000 美元,最终募得 117,660 美元)等。

他们的项目代表着典型的「Kickstarter 式成功」:寥寥数人甚至是孤胆英雄组成的独立小团队,不追求大众主流口味而是另辟蹊径的创意设定,最终换来的便是口耳相传的读者好评,以及更重要的,超过最初定立目标数倍甚至数十倍的资金支持。

结合过往成功的案例,我们不难概括出选择在 Kickstarter 平台出版漫画的几大特点优势:

1. 低风险。

这或许是最根本也是一切后话得以存在的前提条件,因为众所周知,在各种新媒体和网络读图时代的冲击下,大多数独立漫画家不是还在苦苦挣扎,就是已经饿得没力气挣扎了;Kickstarter「先凑钱后出版」的二段模式,可以说是完美的市场调研兼成本投资,由于消费者(读者)群体在书出版前就已确认并且交好了钱,就杜绝了「书印了卖不出去」等一切周转问题。

2. 高自由度。

Kickstarter 绕开了传统大出版商层层修剪审核的繁文缛节,著名的例子如美漫圈的两巨头 Marvel、DC,日漫圈臭名昭彰的集英社、小学馆等,编辑部的反复删改往往伤害了漫画的纯粹性。而由于 Kickstarter 是直接面向特定的读者群体,漫画家们往往可以将自己最出格、最狂野,最渴望描绘但正常出版社不会采纳的种种灵感表达出来。事实上选择了这个平台的读者们,很大程度上也是更希望看到个人色彩强烈的、与众不同的作品,因此说是双赢也不为过。

3. 高互动性。

如前所述,Kickstarter 绕开了传统行业中间的层层障碍,实现了漫画家与读者们间的直接沟通,拉近了二者以往遥不可及的距离:漫画家能实时聆听读者意见作出调整,读者也能更积极主动地影响漫画的创作过程,从而更愿意出钱支持——整个过程亲切化、透明化。

互动性的另一方面体现在社交:与其在自家网站或 Blog 上呼吁大家捐钱,利用 Kickstarter 现有平台运作,不仅在大家眼中更靠谱,也能直接受益于这个广大的艺术爱好者社区,而若是被官方推荐或口耳相传地走红,便很容易获得各家知名媒体报导,锦上添花。

而 Kickstarter 团队也自然是相当理解这种出版模式的潜力。自 2009 年创立以来,团队便已作为出版方(Publisher)在各大漫展上登台亮相,同时积极地网罗怀才不遇的独立漫画家加入他们的「帮派」。Kickstarter 的漫画部门规模亦不容小视,今年甚至诞生了投资率超过 2000%、未出版前便筹资超过百万的漫画项目。

北美出版界权威 Publisher Weekly今年夏季的数据统计中,已经将 Kickstarter 正式列为北美漫画界营业额规模第四大的出版社(仅次于 Marvel、DC、Image 之后);而这个诞生才刚三年的初生牛犊,如果算的是实际出版的利润规模的话,它已经将七十多年历史的巨鳄 DC 公司压在脚下,名列亚军。辅以其强大的草根社区影响力,Kickstarter 在切切实实地改变着漫画界的格局与现状。

——而它也还将一直前行。就在本周,Kickstarter 的英国版官网正式开放,象征着这个众筹平台自美国本土、踏出了其国际化战略的第一步,随后还将逐渐扩展到欧盟各国。而潜力巨大的亚洲市场——毫无疑问地,也已经在 Perry Chen 他们团队的眼界之中。

Kickstarter,这个深刻理解并利用着网络平台的崭新出版模式,它向世界展现了聚沙成塔的魅力,证明了不依赖传统巨头集团的喂食施舍,而是通过普通人们看似微薄的热情与资助,独立漫画出版也可以复兴燎原。——庆幸的是,Perry Chan 七年前的那个问题已经得到了解答,而我只希望这昭示着一个优秀的独立漫画百花齐放的时代的来临,并且这个时代能持续得更久、更绚丽一些。

注:我们在微博上进行了一场关于「Kickstarter 模式是否合适中国同人界」的小小讨论,欢迎感兴趣的同学围观吐槽。 题图来自 GigaOM

加入对话

  • 在上面混了有段时间了,也为做音效片段筹过钱,可以说里面除了科技产品,文化类的创作者必须是按照价码的规则出牌,付款方的饥渴主人翁意识比起点的VIP用户还要过分,创作者的趋利性也从出版公司变成了个体,甚至比大公司僵硬体制下,作者能撞大运的周期性插科打诨还具备灭绝性。

    表面繁华背后都是被看得见的金钱之手操纵着发展,Kickstarter现在的问题是没有一个人会愿意为意外买单,上面充满了被安排得当适应价格的“精品”,在美漫的工作室流水线更满足读者无聊的需求,比起点更追求“爽”。这也是为什么投资短期不见回报的科技品,才是kickstarter的新传媒关注的重点。

  • 向作者咨询一下……集英社等漫画出版社有删改原著吗?这是怎么回事?因为从没听说过这种情况……所以想了解一下

    • 文中描述的是大型商业出版社的编辑部在审稿过程中根据杂志需要而改动作品(作者)本意的一种普遍现象。

      集英社是一个典型例子,数一数有多少作品为了追求连载排行、读者人气而改动剧情甚至惨遭腰斩的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