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ning 漫画技术论》是一个进行中的系列连载。欲知前文,敬请阅读:「Morning 漫画技术论」第一回:川口开治(上)
CHAPTER 3:分镜切割
通过框线、营造「紧张感」
问:要营造紧张感,在分镜切割方面有什么技法吗?
川口:现在年轻一代漫画家的漫画和我的漫画,在技法上有很大不同。我偏好以剧画的手法来进行表现。所谓剧画的手法……一言概之,就是「紧张感」。剧画手法的目的就是在分镜和分镜之间营造紧张的情绪。
——对剧画手法而言,如果每一格分镜之间没有紧张感的话,框线的切割就毫无意义了。
首先,漫画的页数是事先确定好的。而每一页右上方的那个分镜是读者的头个着眼点。那么在画之前要先问自己,这格分镜要画什么?有什么意义?只有意识到这格分镜对整个故事的重要性,才能与下一格分镜紧密联系,产生紧张感。像这样,就把节奏感带进了分镜的切割中。所以,最开始应该做的就是自问「怎样才能简明利落地传达第一格分镜的意义」。
对于第一格分镜的描绘技法,用《Morning》初代总编栗原先生的话来说,就是「抓住关键点」。想要确定第一格分镜的意义,就必须探寻剧情的关键点,第一格分镜必须抓住这个关键点加以配合,这样的话,后面的分镜也能够流畅地接续下去。
比如,在第一格分镜中,我们让某个人物说出关键的台词,接着顺应这个关键台词,语言的力量散发出来,与整个故事的关键点咬合在一起,接下去的分镜中,那些倾听台词的角色也因此被赋予了深刻的存在意义。剧画技法的基本要点就是,通过紧张感的连接,使分镜和分镜之间产生引力。
注:剧画——当代漫画的一种形式。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在日本兴起,这类漫画强调剧情,现实性较强,画风写实。当时为了不与儿童向的幽默漫画作品混杂,这类漫画被称为「剧画」。现在剧画这一形式已经消亡,但是某些漫画家和出版社会任意将性、暴力等元素较多的青年漫画称为「剧画」,但已与本义不同。请参见《回望黄金时代:剧画的前世今生》。
分镜切割的技巧,是提升阅读体验的技巧
问:对于其他漫画家的分镜切割,川口老师有没有遇到过那种让您脱口称赞的漫画作品?
川口:从三、四十年代出道一直到现在还在从业的漫画家,各自的漫画风格都已定型。我能够感觉到他们的漫画,被读者们强烈地需要着。虽然大家并没有详细说明,但是那类让人赞叹「就是这个!」的傲人技巧,我相信他们每个人都在持续发挥着。
川口:如果没有,就让人看不下去的特殊技巧,首先一条就是,「看起来容易」这个技巧。比如我们看弘兼宪史老师的漫画,都会惊叹「好厉害的技巧」。弘兼老师不仅在描绘人物时非常厉害,在如何把故事呈现给读者这个方面,他的处理技巧也着实精细。虽然弘兼老师的绘画技术和着重点与我不一样,但是我每次看了他的漫画,都很想问他:「到底是怎么画出看起来这么容易的漫画?」
——对于分镜切割技巧和由此而生的节奏感,每个人的感受都不一样,我没有办法简单地给出建议。
现在年轻的漫画家中,也有一些人对于「抓住关键点」这个做法会反其道而行。在分镜中填充各种要素,愉快地进行绘画。所以,漫画家之间能够互相参考对方的分镜切割技巧,但是要我教授这个技巧,是很困难的。
如果在看到某个人的漫画时,感觉到「这个人的漫画着力点正好符合我的口味!」,那么因为这种契合,就能够给予一些建议,但是如果没有这种契合,就很难提出建议,因为私人性质的切身感受是无法胡乱改造的。所以我在参加新人奖评审时,对作品提出指摘的同事,也会强调这只是我个人的想法,可能带有一定的偏见和误解。
CHAPTER 4:工作论
因为有双胞胎弟弟,才能坚持画漫画
问:老师您在出名之前,也有很长一段时间的沉寂期,为何您能一直坚持画漫画呢?
川口:因为我一直在画自己喜欢的东西,所以不觉得自己有沉寂期。还有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的双胞胎弟弟。弟弟现在在老家尾道那边做生意。而早前有段时间,家里商量着让谁来继承老爸的生意。当然我们两个都觉得,能够留在东京画漫画比较好,但是我们也暗自察觉到,父母是不愿意这样的。
因为是双胞胎,所以我和弟弟的关系并没有明显的长幼之分,如果共同继承老爸的生意的话,不就没办法确定一家之主了吗?所以就算没有明说,我们也知道,必须从兄弟中间选出一个来继承老爸的生意。
到了不得不做决定的时候,我和弟弟针对继承的事情进行了短促的争论,最后弟弟回去继承了生意,事实上,应该说是我强迫弟弟回去的吧。
这之后,我在漫画界一直没有什么建树,如果就这样毫无成就地结束自己的漫画生命,我会对弟弟产生愧疚感,我一边不断地想着「这种事做不出来啊……」,一边画着自己想要画的漫画。
「因为有弟弟在」,如果没有这种想法支撑着我,我的漫画生涯可能就会无疾而终。遇到没有钱或者处境困难的时候,我就会想:「明明是同样喜欢漫画的,弟弟却放弃了漫画,去继承老爸的生意。」(注)这种愧疚感促使我即使在艰难的情况下也不断地画漫画。我的漫画工作没有步上正轨,就形同输给了弟弟一样。因为不想悔恨、不想输,所以我坚持着走在漫画这条道路上。
注:初中时代的兄弟二人受到黑泽明的电影《大镖客》的影响,想要成为脚本家,后来看了永岛慎二的漫画作品《漫画家残酷物语》后,非常向往漫画中所描绘的东京,兄弟二人随即上京。两人加入明治大学漫画研究会之后,最初一段时间沉溺于欧美漫画中,之后川口开治以《拂晓》一作出道,弟弟则被迫回到老家继承家业。
真正喜欢漫画的话,就能披荆斩棘勇往直前
问:对于连载漫画家而言,最为必要的资质是什么?
川口:最为必要的资质就是「喜欢画漫画」这一点。虽然道理很单纯,但是这是继续下去的最大动力不是吗?我接触到很多协助画背景或其他的漫画助手,他们也很喜欢画漫画,但是「比起其他,最喜欢画漫画」这样的人,不管前方有怎样的阻碍,都能够凭借这份喜爱跨越过去的吧!
是喜欢画漫画呢?还是喜欢画着漫画的自己呢?这是不同的两个问题,也是在漫画前进道路上,类似试金石一样的问题。后者的话,在遇到阻碍的时候,能难跨越过去,而前者,因为比起其他任何东西,他的首要目标是画漫画,所以和漫画相关的任何工作他都会牢牢把握,不知不觉中,就跨越了障碍,提升了自己的水平。
如果只是喜欢画漫画的自己,那么在被困难压迫的时候,就会觉得画漫画非常辛苦。越是持续漫画工作,越是会感受到这份痛苦。所以我认为,如果不是打心底爱着画漫画这件事,就无法坚持下来。
对于这件事,新人漫画家可能没有切身的体会,因为在新人奖的投稿期,不管是创作时间还是思想准备,都很宽松,能够毫无压力地画漫画。但是,一旦开始连载,就必然感受到这份压力。被压力所逼迫,如果不是真正喜爱画漫画的人,会感到无法忍耐。没有实际体验过这种残酷的修罗场,大概是没有办法明白吧,但是想要持续漫画工作,就必须克服这种压力,跨越这道障碍。
即使痛苦也不逃避,我就是一边想着「啊,因为喜欢这个工作,所以没有办法」,一边画着漫画。我直到现在,如果有工作的话,一天中会有 15 到 16 个小时都要坐着画漫画。如果在周刊进行连载,每周大概有2到3天除了睡觉和吃饭,其他时间都在工作。所以,如果感情不深的话就不行。持续漫画工作所必要的资质,简单来说,就是这一点而已。
败给痛苦的漫画家,一旦选择轻松的道路随便对待工作,马上就会被读者从作品中感觉出来。
漫画家描绘漫画,就是对线条的「选择应用」。读者信赖漫画家的「选择」,才开始看漫画。漫画家将自己的感受蕴藏在线条中,而读者则通过线条引发自己的感受,两边互相交流,是非常让人期待的。如果漫画家不拼命地将「线条的艺术」发挥到极致,或是让别人代笔,那么这种浅薄的伪「选择」就会马上败露,读者会立刻追随其他更加优秀的漫画。
我一直坚持漫画工作,大概是在痛苦中体认到了线条的重要性吧,虽然还不完美,但是我也在追求着「线条的极致」
无法冷静地做出判断,这也是人的本质
问:最后,在持续连载了九年以上的《次元舰队》完结的时候,我想请您谈一谈,当您在描绘太平洋战争时,内心所感受到的那份痛苦。
川口:到了现在,这场战争被大家认为是「白痴才会做的傻事」。但是我阅读了很多史料,在创作漫画的过程中,和读者一起回望体验了这场战争,在那个时候,没有人认为战争是件「傻事」,这一点,让我感到痛心不已。
当时的日本人没有能够冷静地判断自己和美国之间的战斗力差距。虽然也有理智的人认识到这一点,但是却无力回天,日本踏入了战场。我觉得理解那个时代的重点就在于:「是什么阻碍了人们进行冷静的判断」。这个根源直到现在依然存在,它作为日本人的某项恶劣的行动原理,影响着人们的行为。
《次元舰队》中,对于这个行动原理,有着间接的表现。
为什么日本人在面临历史转折点时,无法做出冷静的判断,其原因……应该是主观情感上的问题吧!
从江户时代到明治时代,西洋列国对日本采取了强硬的外交政策。被威胁说想要做友国还是想要做属国,日本当然是抱着必死的决心想要成为西洋诸国的友国。在这个过程中,像「失败」、「被强迫」等主观情感上的不平衡就出现了,并以心理创伤的形式积存下来。
而在另一方面,日本不断学习吸收西洋的文化和习惯。日本人的脑中充满了这种不甘,被不甘所蒙蔽,无法做出冷静的判断。但是有时候,正因为无法做出冷静的判断,拥有着相同情感的人才会互相理解,这部分群体对国家怀抱深厚的感情,团结在一起,我了解到这一点,在漫画中,对他们也进行了描写。
「Morning 漫画技术论」系列专题的后续篇章 亦将在近期推出。
欢迎关注漫言官方微博与 RSS 动态,第一时间获取更新。敬请期待!
hes w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