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对「石森章太郎注1」这个名字,您可能多少有些耳闻:也许是通过进入令和时代依然长盛不衰的《假面骑士》系列,或当年火遍全国的《排球女将》,或《快杰 Zubat》、《电脑奇侠》、《变身忍者岚》等剧集,片头总会写上一行字「原作:石森章太郎」;也许是通过漫画《改造人 009》,这部科幻经典前不久迎来了55 周年纪念日(2019 年 7 月 19 日),行走的 009 安利贩卖机井上和彦先生,还在声优红白歌会上演唱了 1979 版动画《009》的主题曲。

石森老师的代表作还远不止这些。万画家石森章太郎,在创作生涯中不断开拓漫画题材和形式的新疆域,被誉为「漫画之王」。他的个人全集《石森章太郎万画大全集》(石ノ森章太郎萬画大全集)共 500 卷,收录 770 作品(实际肯定不止,有些作品没有收进全集),达成「一位作者出版漫画最多」的吉尼斯世界纪录。

如果您之前对石森老师的印象是「擅长画科幻、残酷、战斗、热血」,那么看完这篇文章,也许会对他产生新的认识。

本文将要介绍的《章太郎的幻想世界 纯注2》(章太郎のファンタジーワールドシュン),以独特而大胆的实验性表现手法闻名,可以说是漫画中的抒情诗。即使在石森的大量佳作中,也是格外引人注目的珠玉之作。

以下将全方位介绍《纯》的创作背景、作品特色、创作期间发生的轶事、关联作品,并在最后附上石森本人对作品的解说,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享受这部作品。

(翻译:我是来卖安利的!)

出自 「石ノ森章太郎とジュン展」 海报。

《纯》的诞生

1967 年,手冢治虫的公司虫 PRO 商事(虫プロ商事)创办漫画杂志《COM》注3,除了连载手冢的《火之鸟》、复刻手冢旧作之外,还邀请到不少和他有关系的著名作者,如永岛慎二、出崎统、松本零士等,当然也包括手冢曾经提拔多年(详见下文)、如今亲自指名的石森章太郎。本来石森收到的委托是画个长篇故事,可当时石森同时开着好几个连载,实在忙不过来,又不想画半吊子的东西来凑合,就给拒绝掉了。奈何编辑再三邀请,盛情难却,结果石森还是答应下来,每话画个 5、6 页。《COM》是月刊,一个月只有 5、6 页,想讲长篇故事是不可能了,画搞笑漫画又难免落入俗套,「那就画成短篇的抒情诗吧」,石森如此决定。

最终呈现出来的,就是《章太郎的幻想世界 纯》

一位名为纯的少年,想成为漫画家,却得不到父亲的理解,画稿被父亲撕碎。一个雪天,在深深的悲伤和丧失感中,纯遇到了一位神秘少女。少女时而呈现幼女的模样,时而化身成熟的美人,带领纯进入一个又一个不可思议的幻想世界。

全篇没有多少对白,也没有明确的剧情,只有大胆而具有实验性的分镜和抒情的画面,充分调动读者的感官和想象力。以石森本人的话来说就是「我想在这部作品里作『诗』。不是漫画,而是诗,是漫画化的心境表达。我想以此来做个尝试,看看漫画这一载体,究竟能活用到哪种程度。」(参见附录 2)

纯的原稿被父亲撕掉。
《给某鲤鱼旗的童话》(あるコイノボリのための童話)。

比如《给某鲤鱼旗的童话》(あるコイノボリのための童話),父亲撕开纯的原稿,下一页,整个画面都碎裂成两半。在少女给纯讲的寓言故事中,断了线的鲤鱼旗飞向世界开拓眼界,则是用鱼眼和鳞片上映出各种景物来呈现。

画被父亲撕掉的桥段来自石森少年时代的经历,父亲不支持他成为漫画家,也曾撕过他的画,但石森还有姐姐由恵理解并支持着他,或许就是为了被最喜欢的姐姐表扬,石森才一直坚持画了下来。

至于画作被撕的纯将何去何从,在这话的结尾也有非常巧妙的表现,这里就不剧透了。

《听音乐》(音楽を聴く)。

再比如《听音乐》(音楽を聴く),这一话以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为题材,描绘纯被音乐引出的想象。上面举例的两页描绘的是第四乐章《断头台进行曲》,年轻的音乐家杀死恋人,被判死刑,在残酷庄严的乐曲中被押上断头台。刽子手的斧头即将落下,单簧管奏响的轻柔旋律(固定乐思)仿佛主人公脑海中闪过恋人的面庞,然而恋人的影像在乐队齐奏中戛然而止——斧头已落。这一话的选题极其精妙,在《幻想交响曲》中柏辽兹以一个「固定乐思」象征主人公的恋人或对其的思恋,固定乐思以不同的形态贯穿于交响曲的各乐章,揭示主人公的心境变化——这正和《纯》中的少女形象有异曲同工之妙。

《等待》(待つ)其之一。
《等待》(待つ)其之二。

还有《等待》(待つ),没有一句对白或拟声词,完全用格子和画面描绘出客观和主观的时间流逝:现实中一片树叶飘落的时间,在等待之人的心中,已是沧海桑田。即使看不出明确的剧情,读者也会自然地被漫画中流露出的悲伤和丧失感所感染。

青春的终结

这种悲伤和丧失感来自于影响石森一生的一件大事。

——1958 年 4 月 4 日,石森得知了姐姐小野寺由恵去世的消息。

从石森的孩童时代起,由恵姐姐就是他最大的理解者和最初的读者。姐姐从小患有哮喘,体弱多病,石森上京大约一年后,姐姐也来到东京在常盘庄住下,一边照顾弟弟的生活一边治病。

那一天,姐姐的哮喘发作得比以往更严重,石森、赤冢不二夫和水野英子赶紧将她送去医院,暂时控制住了病情。石森不想看到姐姐痛苦的样子,逃避似的跑去电影院,然而回到常盘庄后,等待他的是不幸的消息——由恵姐姐因抑制症状的吗啡使用过量而死亡,年仅 23 岁,此时石森章太郎只有 20 岁。

出自石森章太郎《蓝色万花筒》(青いマン華鏡)。

姐姐的突然离世给石森带来了巨大的打击,「这是一场噩梦,这种事一定是骗人的,空虚的脑海中净是些无意义的语句来回打转」,「身体病弱的姐姐将自己的愿望托付给了弟弟,就算弟弟既自私又任性,姐姐也还是一直温柔和蔼。可是我却没有为姐姐做些什么,就算在她死去时,也没能为她做些什么。」石森在自传中如此写道。过了很久,他才终于重新振作起来继续画漫画,但姐姐去世的悲痛一直伴随他的一生,对他之后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可以说,《纯》的神秘少女是姐姐的化身,而梦想成为漫画家的少年纯,则象征着石森的少年时代。

《纯》的另一个灵感来源,可能是石森和好友赤冢不二夫讨论创作灵感时,赤冢提到的小说《珍妮的画像》(Portrait of Jennie)。小说讲述穷画家与不可思议的少女相遇并为她画像的故事,正好那段时间石森的姐姐去世,也许小说中的少女和姐姐的形象重合了起来。石森的另一部源自《珍妮的画像》的作品是 1961 年发表的短篇《昨日不复返,而明天又…》(きのうはもうこない だがあすもまた…),短篇中画家与踢石子的少女相遇的桥段,后来被用在《纯》的第一话。

《COM》的连载机会,偶然的路线变更,以石森自身的经历为灵感,再加上石森天才的创作感性,对漫画表现力的大胆挑战,种种偶然和必然的因素作用之下,《纯》就这样诞生了。当时不少读者写信表示看不懂,但更多人觉得表现方式很新奇,被其中的感情所打动。《纯》大受欢迎,石森也备感欣慰:这种表现手法,终于被大众认可了。

然而,1967 年的秋天,一封读者来信,让他的心骤然凉了下来。

漫画之神的嫉妒

——「我收到了手冢老师的来信,上面写着『《纯》根本不算漫画』这样的恶评。」

原来,这位读者也是手冢治虫的粉丝,他在写给手冢的信里提到喜欢《纯》,结果收到的回信上,却是手冢的批评,说《纯》那种东西根本不是漫画。然后读者写信将这件事告诉石森,还附上了手冢的信作为证据。

手冢治虫,那可是影响了当时一大批漫画家的大神,比手冢年轻 10 岁的石森自然也在这「一大批」之列。

1949 年,11 岁的石森看了手冢的《新宝岛》,从此成为手冢迷,并立志成为漫画家;手冢高度评价石森给漫画杂志的投稿,产生了想让他来帮忙的想法。

于是 1954 年 5 月,手冢一封电报把高二的石森少年喊去东京,帮忙画《铁臂阿童木》的原稿;1955 年,石森以《二级天使》正式出道,背后就有手冢的推荐;1956年,石森结识与他意气相投的编辑丸山昭,也是因为手冢的介绍,以此为契机发表了他作为职业漫画家的第一部作品《斑点带子》(まだらのひも);1957 年,手冢在截稿日前突然「失踪」,编辑只好找赤冢不二夫、石森章太郎、藤子不二雄(F、A)紧急代笔画《我的孙悟空》,后来手冢专门为此事去常盘庄拜访他们四人;1959 年,手冢介绍石森去东映参加动画《西游记》的制作,成为之后石森和东映长期合作的契机;1960 年,手冢因与《少年 Sunday》签订专属合同,不能为《少年 Magazine》画漫画,于是推荐石森作为《快杰哈利马欧》(快傑ハリマオ)的作画,自己则以不记名原作的形式帮忙;1963 年,石森所在的动画公司「零工作室注4」接下虫 PRODUCTION 的外包,制作《铁臂阿童木》动画第 34 话;1964 年石森结婚,证婚人正是手冢;1967 年,《纯》连载开始,选定石森登上《COM》杂志的,也是手冢。

手冢笔下的石森,出自《狼人传说》(バンパイヤ)。

可现在,那位手冢大老师否定了自己的作品,石森受到的打击可想而知。这种情况下哪还能继续画得下去!石森主动打电话给编辑,要停止《纯》的连载。

无独有偶,曾在小学馆做编辑的中村一彦也目击了类似的一幕。当时中村和另一名待机中的编辑边盯着手冢赶稿,边翻阅《COM》。那位编辑很中意《纯》的某一格,夸赞道:「不错,就像莫扎特的音乐似的。」

手冢一听立刻火冒三丈:「什么像莫扎特的音乐啊!没有对白的漫画,不能算是漫画!那种东西根本不是漫画!」然后他就抄起电话打给《COM》编辑部,命令主编停掉《纯》的连载,把在场的俩编辑都给吓懵了。

手冢话中真意我们不得而知,不过手冢的嫉妒心出了名的强,曾经嫉妒过诸星大二郎、水木茂的才能,还对大友克洋的画说 「这种画我也画得出来」,或许这时他对石森的《纯》也是类似的心情吧。

——一般人大概只会止步于嫉妒,然而手冢不仅会燃起嫉妒心,更会将嫉妒化为斗志;吸取比自己人气高的作品的长处,活用在自己的作品中,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创作。

半夜三更,石森在家生闷气的时候,一个瘦长的身影孤零零地找上门来——正是手冢治虫本人。大概觉得过意不去,手冢孤身夜访石森家,向石森下跪道歉:「我做了对不起你的事情,连我自己都不知道是为什么,连我自己都讨厌起自己来了。」 神也会嫉妒王的才华,但神显然是爱才之人。半夜三更特意跑到别人家里去道歉这种事一般人可做不出来,石森估计也很吃惊吧。

后来创作出《恶魔人》、《魔神 Z》等名作的永井豪,当时还没出道,正在石森门下当助手,那天刚好目击了现场。

当石森的助手可不是什么好日子,永井豪想。《纯》连载初期的背景,几乎都是永井一个人画的,《纯》的人物面积不大,特别强调背景氛围,石森提出的要求也很刁钻,什么「跨页画恐龙」啊,「全部用点描」啊,把他给累得够呛。所以石森生气地说不再画《纯》的时候他心中窃喜:这下可省事了。结果到了晚上,永井在工作间眼看着手冢找上门,石森从房间里出来回到工作间的时候,嘴上说着「哎呀,麻烦了麻烦了,手冢氏向我道歉了哟」,脸上却笑开了花。得,连载继续,麻烦的背景还得接着画下去,让永井十分失望。

此后,手冢和石森不仅和好了,而且关系更加密切,从此成为持续奋战在漫画界顶尖位置的竞争对手和同志。两人互相在对方作品里客串,晚年时还做过对谈。1989 年,手冢治虫去世,石森在追悼的漫画《如风一般……在背上爬过太多次的虫》(風のように……背を走りすぎた虫)中,回忆了这件关于《纯》的往事(参见附录 1),两人持续数十年的友谊,让这段小插曲成为一段佳话。

石森笔下的手冢,出自《7P》。

虽然闹出一番风波,不仅石森方面主动提出停止连载,手冢方面也向编辑施压要求停载,结果《纯》的连载还是照常继续下去,后来获得了第 13 回小学馆漫画奖,被评价为「实验性作品」、「对漫画表现的挑战」,成为石森的代表作之一,在漫画史上留下了精彩的一笔。

延续至今的「纯」

想必石森自己也很中意《纯》和「纯」这个角色,《COM》上的连载结束后,《纯》的抒情式描写在他之后的作品中被屡屡活用,纯的故事也还在继续。

与《章太郎的幻想世界 纯》直接相关的漫画作品,包括后来在不同场合下发表的几篇《纯》的新故事注5,在《Apache》(アパッチ)杂志和《LYRICA》(リリカ)杂志上连载的、以童话和寓言为题材的《魔法世界的纯》(魔法世界のジュン),和在《MY ANIME》(マイアニメ)杂志上连载的一系列插图《石森章太郎的 FANTASY JUN》(石ノ森章太郎のFANTASY JUN)。此外,纯还在其他各种作品中以各种形式登场。在《蓝色万花筒》(青いマン華鏡)、《我的性欲生活》(ボクのヰタ・セクスアリス)等自传性质漫画中,纯是石森自己的化身;在《7P》,纯是讲故事的线索人物;在《BLUE ZONE》(ブルーゾーン),二子神 JUN 是英雄; 在《青风笔记》(青い風のノート),宇乃 JUN 是普通人;在《绿草》(グリングラス),冰川悠是天然冒失鬼(?)……

不同故事中的「纯」。

纯的活跃不仅局限于漫画。1979 年播放了一部以纯为主人公的单集电视动画《大恐龙时代》(大恐竜時代),由东映动画制作,石森章太郎亲自担任原作、监督、构成,参与脚本、分镜,还为纯的父亲配音。1981 年播放的单集动画《我们漫画家 常盘庄故事》(ぼくらマンガ家 トキワ荘物語),原封不动地将《章太郎的幻想世界 纯》的其中一段搬上电视荧幕。2015 年的纪念动画《改造人 009 VS 恶魔人》(サイボーグ009VSデビルマン)中也有以纯为原型的人物登场。「纯」的世界,到现代依然在不断扩大。

结语

看到这里,不知读者朋友们是否对《章太郎的幻想世界 纯》这部作品产生了兴趣?在上文中我对作品中的某些片段做出了自己的理解,但那充其量只是我个人的理解而已。如同石森自己所说,对于《纯》这部作品,有 10 个读者就会有 10 种不同的解释。也就是说,这部作品的一半,要靠读者的感性和想象力来补完。所以,哪怕您只要有一点点的心动,也请务必亲自阅读这部作品,体会一下属于自己的「幻想世界」。

(翻译:来吃口安利吧!)

附录 1:回忆往事……

1989 年 2 月 9 日,手冢治虫离开人世。石森章太郎望着火葬场烟囱冒出的烟,回忆起自己和手冢的过往交际。在这个短篇中石森回顾了手冢《新宝岛》、《森林大帝》带来的震撼;因帮忙画《铁臂阿童木》而和手冢第一次见面的经历;在常盘庄与伙伴们互相以新的漫画表现形式竞争的日子;以及关于《纯》的冲突。漫画因手冢而进入新时代,石森表示希望能继承前辈遗志,开拓漫画新的可能性,在短篇最后发表了万画宣言,主张漫画(万画)表现森罗万象、面向大众、具有无限大的可能性。

在此节选关于《纯》的部分。大家可以留意,石森全程没有画出一次手冢的正脸(除了一张非常夸张的印象绘之外,没有摘进来)。我想这是不是石森表达敬意的一种特殊方式呢。

(节选自《風のように……背を走りすぎた虫》,作者:石森章太郎,初出于《ビッグスピリッツ》1989 年 8 月 14 日~8 月 21 日号)。

附录 2:IN THE WORLD

在连载《纯》的《COM》杂志上,曾刊载由石森亲自执笔的解说栏目《章太郎的幻想世界 in the WORLD》,其中不仅有针对《纯》的解说,更包含了他对漫画创作的思考和对有志成为漫画家之人的寄语。在此对解说栏目进行全文翻译,想必会对读者有所启发。

章太郎的幻想世界 in the WORLD1

最近的孩子们——也就是你们,比起从前的孩子们——也就是我们,是不是想象力不够啊?

稍微画个复杂点的东西(其实一点都不难懂),你们就说「啊,这我可吃不消」。为什么不多思考一下试试,然后通过想象来寻找自己的答案呢?

可想而知的原因有好几个。首先,你们看了太多过于简单的漫画;电视之类的影像文化过于发达;生活节奏太快,等等等等……

以前的「书」,文字比画面多,所以我们在字里行间,想象画面和情境。当时没有电视,我们听广播(现在也有)时,从听到的语言和声音中,去想象看不到的事情、物体和场景。并且,我们也有时间去想象。然而现在,翻开「书」,就能看到整页的画面,转转开关,也能看到画面,并且不留任何思考的时间。

这就是所谓的进步。人们能更迅速地获得如此多的知识,你们这帮漫画家也能因此生意兴隆——同为漫画家,被这么说也无可奈何。

但是从长远来看,我觉得失去想象力和思考力会对未来的巨大进步造成影响。
读者啊,多养成思考的习惯、多锻炼想象力吧!
我将在这个《幻想世界》向诸位发起挑战。

章太郎的幻想世界 in the WORLD2

● 我从大家那里收到了很多关于《纯》的感想和意见。

从「虽然看不懂但是看哭了」到「说看不懂的《COM》编辑去死吧」这样激烈的发言,各种各样的都有。其中最多的是「分镜很奇特,感觉新鲜而有趣」。

纵向分割或横向分割的分镜方式,并不是什么新鲜的技法,在以前就已经很常用了。

即便如此,我还是受到了很多这类内容的信件,就说明最近的漫画(包括我的在内)都缺乏「尝试新事物」的气魄,让我吃了一惊。

● 另外针对上期在本栏目写的「向诸位发起挑战」,也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回应,比如「放马过来」,「说我们没有思考能力真是太没礼貌了,我们也是在认真思考的」,还有「您说得对,我今后会注意,请多画一些引人深思的漫画」。

此外还有「有些混蛋说,画得太装腔作势了所以讨厌这部漫画,真想干翻他们!看起来装腔作势的地方不是很好嘛!请继续放开了装腔作势吧」这样的激励。

也有来信说,「虽然看不懂作品讲了什么,但心里却有种强烈的感动」,等等。

● 其实!像最后一封信里所说的意见(仅限关于《纯》的)是让我最高兴的。

因为,我想在这部作品里作「诗」。——不是漫画,而是诗,是漫画化的心境表达。我想以此来做个尝试,看看漫画这一载体,究竟能活用到哪种程度。

● 无论如何,真的,太感谢大家了。

今后我也想把这个栏目作为「和诸位的会谈室」来使用,所以希望大家能踊跃来信。

章太郎的幻想世界 in the WORLD3

关于「UNDER GROUND COMICS」

现在好像很流行 UNDER GROUND CINEMA 这种东西。直译过来就是「地下电影」,不过当然,并不是指变异鼹鼠注6主演的电影。

这个名称应该是源自在地下室上映反抗性电影的运动(地下运动),可以泛指用跟已有的电影手法和内容相「抵触」的方法创作的「实验性电影」。它们使用商业电影里绝对不会用到的新鲜技法和内容,在一部分爱好者中饱受好评,地下电影并不是面向大众的。

因此,我有个倡议。诸位,何不多画一些 UNDER GROUND COMICS!像我们这种已经出道的作者再怎么画也无济于事了(脑子已经遭受了商业杂志的毒害——毕竟是要糊口的),但你们可以做到。而且就是现在——就是为了成为漫画家而努力的当下,可以做到。只有这个时候,才能画出真正的实验漫画——UNDER GROUND COMICS!

实验——实验是个啥?实验就是实地去试验。要粉碎既成的作品,光用脑子想、用嘴说是不行的,必须付诸实践。也许十之八九会失败,但只要有十分之一能成功,不就足够了吗?这一点就可以成为突破口,从这一点追寻下去就又能取得新的突破。就这样不断更新换代……实验将不再是实验,新事物将成为「常规」。

或许有些人会说,漫画是给大众看的,不是面向一部分爱好者的。但是,向商业漫画里引入新的技法和内容,并让人觉得这才是真正的商业漫画——不也是一种实验吗?

近几年,漫画正在迅速发展。不,应该说作为一个已有之物,漫画已经接近完成态了。一旦完成,就会停止进步,正因为如此,现在才需要做实验。

就算各位竭尽全力,也无法画出超越完成态的作品。这样一来,各位的生存之道,可以说唯有画「新型漫画」一途了。

最后告诉大家一则新闻吧,一些 UNDER GROUND CINEMA,已经被大型电影公司买下了。

章太郎的幻想世界 in the WORLD4

自言自语……?

——絮叨絮叨·咕哝咕哝·呱啦呱啦呱啦——。
最近的漫画越来越没意思了。

无论是读,还是画,不再能让人发自内心地笑着享受了。归根结底,读漫画,这个「读」字,就已经说明漫画不再能让人享受了吧?到底是谁把事情搞成这样的?
——是手冢治虫。是白土三平。是石森章太郎——我自己吧!

漫画就是漫画,是看着让人享受的画。到底是谁说,看了之后能引发思考的才是漫画,是谁说「这就是进步」的?(好像是我说的)。

这就是进步吗?进步就是指越来越复杂吗……?
「就是这样啊!?大部分情况下,对于种种社会现象而言,进步就意味着复杂化。」
然而,漫画的进步,难道不是变得更加单纯、更加简略,将多余的线条一根一根消去吗!?

漫画就是漫画

漫画就是漫画,不可能成为漫画以上的东西。漫画绝对不可能成为小说,不可能成为电影。小说是不可替代的,漫画难道就不需要独自开辟属于自己的道路吗?为了接近小说而增加台词;为了接近电影,塞一堆乱七八糟的拟声词、增加格数,为追求动感而画得杂乱无章。

——这不可悲吗?完全是充满了自卑感的无用功。有人说,「漫画是第三类视觉文化」,也有人说,「漫画是艺术」,话说的都很漂亮。
可是现状又如何呢。难道不是在做文学——小说、电影的跟屁虫吗?

跟屁虫……

跟屁虫不可能是「艺术」。

没有权利自夸是「文化」。难道不是需要用新的方法开辟新的道路、创造出崭新的东西,才能跨入文化和艺术的行列吗?那么,应该怎么做呢?回归到《野狗小黑》注7吗…!?回归到《鸟兽戏画》注8吗……既做不到,也没有做的必要。再这样下去,就是死路一条,只能被困在自己做出的迷宫里,找不到出口而饿死,在文字和动感的洪水中溺死。

那么,应该怎么做?

故作老成的漫画……

要怎样做,才能让儿童漫画——也就是那些光说不练、故作老成,一心想着(同时也快要)变得世故的可悲漫画,不再踮起脚尖逞强,而是能堂堂正正地宣称自己「就是第三类视觉文化,就是艺术」?

不知道。不知道。谁能告诉我?
——絮叨絮叨·咕哝咕哝·呱啦呱啦呱啦——。
…………………………

章太郎的自言自语
END

章太郎的幻想世界 in the WORLD5

诸位漫画家预备军们!
我想写一下最近挂心的事。
「不要变成眼高手低的怪物、无知的群众、乌合之众!」
就是这事。

想要成为漫画家,在某种程度上开始了解自己所做之事的时候,就会无端地对现有的漫画作品产生排斥和不满。所以同伴们聚在一起的时候,就会纷纷开始互相指责和评论,这也挺好的,因为反对和批判精神能成为前进的动力……。 我们当时也是这样,经常批判说「这家伙,亏他能画出这么无聊的漫画混饭吃啊。太丢人了」之类的。

可是,如果动不动就这样,就有可能养成自我满足、或者自我欺骗的坏习惯,借着互相讨论,来掩饰因自身能力不足而产生的不安。持续下去……就会变成典型的眼高手低的怪物,只会批判,却画不出作品。如果不打算成为漫画评论家的话,就应该高度警惕。

另外,关于评论这件事,如同前面所说的,我们做过,也确实有效。可是,当时并没有现在这么多的(或者说几乎没有)官方漫画评论,因此大家都持有各自的见解,并以此发挥相应的效果。

可是现在,到处都能见到号称漫画论的东西(连一些大的报纸媒体上都能见到),而据我的所见所闻,诸位漫画家预备军所论述的东西,十有八九都是从一些不懂装懂的三流评论家那里照本宣科来的!

我想说的是……无论是批判还是赞扬,想对漫画作品评头论足的话,就拿出更独特的观点来!有道是,人云亦云,丢人现眼。就算是让这种人去画漫画,他也绝对画不出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

诸位漫画家预备军们!
我觉得所谓进步,首先需要从自己内心产生疑问,为了解开疑问而采取行动,最终才能实现进步。
斗胆忠言相劝。

(《章太郎的幻想世界 in the WORLD》,初出于《COM》1967 年 2、3、5、7 月号、1968 年 8 月号。)

加入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