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1:绘画
漫画最大的武器就是「简单易懂」
问:对于绘画,您最为在意的地方是哪里呢?
弘兼:首先,我很注意的一点就是,用较少的线条来刻画脸部的表情。即便是大幅度向上仰的面部,我也很少在脸上画出大量的斜线来表示阴影。如果养成了细心描绘脸部的习惯,那么如果遇到脸部过小的情况,就无法画出表情了,这样的话,就会不由自主地倾向于画大格的脸部图像,如果漫画中充斥着大的分镜格,反而无法表现出漫画的广度。
漫画的广度并非通过大的分镜格来表现,而是在一格中加入小的人物,有了大小对比,才能体现广度。也就是说,不是用特写,而是用远镜头来表现。用简单的线条描绘人物的面部,与远镜头的分镜格更加匹配。
另外,对于画面和对话框之间的平衡,为了不打乱节奏,我会故意强调对话框的存在,同时尽量抑制对话框的数量。现在年轻人画的漫画,有个常见的现象,就是在单独的分镜格中填充多人的对话框,我觉得这种手法增加了漫画阅读的难度,有一定的危险性。漫画的长处就在于「看起来容易」「理解起来简单」。
漫画和电影不同,它是静止的,也没有背景音乐来制造各种效果,同时也不会像小说那样,运用大量的文字。漫画这种表现形式,有很多的限制。
但是,漫画也有自己的独门武器——「门槛很低」。不管何时何地,即便是在电车中,也能随时打开漫画,毫无压力地进入漫画的世界。为了突出漫画「容易理解」这个要素,我很留心台词的设置,突出中心内容,舍弃无用的部分,反复精炼每一句台词。
想要描写有小肚子的中年人的性与爱
问:弘兼老师对中年女性性爱状态的描绘很有现实感啊,这点是公认的呢。
弘兼:嗯,关于这个问题,我应该只是因为很喜欢描绘这种性爱场面吧。像是「后颈处粘着汗」、「穿的很少,衣着凌乱」,想象着展露各种姿态的阿姨们的样子,就会觉得「……啊、这个很萌」。我在日常生活中会经常观察中年女性的动作语态作为素材。
另外,在描绘中年人身体的时候,我会尽量运用写实的线条。所以我会经常买野村沙知代(注)的写真集作为参考资料。托她的福,我现在在描绘小肚子的时候,对于把握线条微妙的起伏粗细等,已经很拿手了(笑)。
在必要的时候,我也会描绘老年女性的裸体,但是在这方面,高龄女演员不太出演这类镜头,在电视剧或者电影中,也基本看不到老年女性的性爱场景。普通的影像无法表现的领域,我却能通过漫画进行开拓,对于这一点,我很自负。比起美丽的裸体,有着赘肉的裸体更能给人亲切感,反而能够真实地展现性爱。
注:野村沙知代是日本前著名棒球教练野村克也的妻子,同时作为艺人也出过很多写真集、自传等。
CHAPTER 2:故事
必杀技就是「画出前所未有的漫画」
问:在创作故事时,您有什么必杀技吗?
弘兼:必杀技就是,去开拓尚未被人涉足的领域。例如我开始描绘中老年人的性爱故事,正是因为考虑到这一题材不仅在电影、小说中鲜少表现,也很少有漫画对此进行描绘。日本第二次婴儿潮时期出生的一代人,他们从小就接触漫画,到如今已迈入中老年时代,我想描绘出适合现在的他们阅读的漫画。
提到「前所未有」这个词,我在创作《岛耕作》的故事时,还没有人去写实地描绘日本典型上班族的世界,就这点而言,我是非常幸运的。我曾在大阪松下电器总公司上过三年的班,因为有这样的经验,所以能够表现出故事的现实性。
我在松下总公司时,曾在公司走廊和无数的人擦肩而过,其中上至当时的董事长松下幸之助、社长、专务、常务,下至公司的普通职员等。我也曾被上司们带去大阪有名的欢乐街宗右卫门町参加宴会,一个人坐在最末端的席位上,静静地听着大家聊天。
我就是这样,由上至下地观察着公司组织架构,掌握公司的里外面貌。有了这样的累积,我才能画出《课长岛耕作》这部漫画。漫画中有个场景被称赞很有临场感,那是漫画中出场的中泽说起「来了宴会,就被逼着在大家的面前表演相扑」、「甚至还念了研究生,到头来到底学到些什么啊」这类的台词。其实这些台词,是现实中跟我同一营业部的人说的,既然是取自现实,自然很有现实感。
取材是为了增强现实性
问:说到「尚未被人涉足的领域」,老师的作品《加冶隆介之议》(又译《政治最前线》)就是以政治作为主题的,您当时是做了哪些取材之后,才创作出这个故事的呢?
弘兼:我在创作《岛耕作》时,深切地感受到了细节的重要性。所以在对国会议员进行直接采访时,我从他们的日常生活入手,首先问了类似「早饭吃什么」「国会休息时间会去哪里、做什么」这样的问题。有了这种日常细节的铺垫之后,我才进一步深入思考当今日本社会的各种问题,提炼出几条主干剧情,紧密联系现实,不断地锤炼着这部作品。
《加冶隆介》的取材过程中,有时会得到还没有被媒体报道出来的情报,这是因为我严守采访道德,得到了对方的信任,才能够听到这些情报。当时不管是杂志还是报纸,一旦媒体得到了非正式会谈的相关信息,就会不顾后果地报道出来。而我们的漫画取材活动,并非只是单次的采访,为了与采访对象建立信任关系,我们会多次与采访对象进行接触和谈话。
总之,我们会非常认真地取得他们的采访许可。我们不惜削减漫画的有趣程度,来认真听取采访对象给予我们的采访反馈,进行内容的修改,同时也非常注意对情报源进行隐藏。像这样认真对待,采访对象就会说「那家伙做的不错」这样认同的话语,而多次的采访中,对象也会放下心防,偶尔说出一些比较深入的情报。另外,浸淫在漫画中成长起来的这一代政治家,对我们也很亲切,在他们的善意下,这部作品就这样诞生了。
当然,在取材过程中,偶尔也会得到一些特殊的情报,如果在当时发表,必会引起很大的轰动。但是,我毕竟是个漫画家,如果是记者的话,可能会认为「现在应该为了真实而战斗……」,但是我却没有这种想法。这种独家情报,可以在其他地方,在虚构的故事背景下运用进去,这才是将真实和虚构融合在一起的漫画家的长处。
CHAPTER 3:分镜
最为重要的是对「奇数页最后的那格分镜」的处理
问:请看这页漫画,在这页中,「焦躁」的余韵展露无遗,处理得非常棒,您是怎样考虑这页的分镜构成的呢?
弘兼:这里是两个角色分别的场面,我想,如果用电影来表现的话,应该是无声的画面吧。
漫画分镜在处理过程中最值得重视的是,平摊的两页中,左边的那页左下角的分镜,也就是说,是连接下一页的最后的那格分镜。读者在看到这格分镜的时候,会产生疑惑:「……哦、接下来会怎样呢?」所以,我在这里用了无声电影的表现手法,将紧张感聚集在左下方最后的那格分镜中。
本来,「集市前」这个场所应该是嘈杂纷乱的,但是我将这些声音摒弃,创造出无声的效果。然后,从天空中静静地洒下雨滴。岛耕作打着电话,而电话中传来的声音成为了这个场景中唯一的声音,两个人畏畏缩缩地打着电话,最后听到一句:「岛先生!」
在寂静无声的氛围下,仅仅一句台词就能够击中人心,让人印象深刻。《加冶隆介之议》中,我描绘了选举运动的场景,当时那场被西红柿砸中的场景是没有声音的,而这之后出现了那句台词:「为了变得成熟,就会遭遇类似的痛苦,没什么大不了!」,其中深刻的意义也就响彻在读者的心中了。这句台词,也是我个人非常中意的台词。
通过省略和场景转换 能够营造漫画的节奏感
问:请问连载时每一话最后的分镜、以及场景转换的分镜,老师是怎样处理的呢?
弘兼:在构思每一话的漫画脚本时,我会任由脑中出现的画面不断发展接续,然后决定分镜和台词,加以组合,形成分镜脚本,在这之后,就能很方便地进行二次整理,确定哪些地方需要省略。漫画节奏感的形成,就是看你省略了哪些多余的分镜、以及如何进行场景转换。
《岛耕作》系列中,有一话最后的分镜是这样的,被他人的无心之言强烈动摇的岛,惊愕地发出「诶?」的脸部表情。这样一来,在下一话,就需要描绘出能够接续这一表情的戏剧性画面。又比如《黄昏流星群》这部恋爱漫画的最终回,我用远镜头来表现两位主角在充满田园气息的环境中散步的场景,这一幕恰如电影结束时打出「THE END」时的氛围。
总而言之,我希望最后一格的分镜能够吸引读者五秒钟左右的注目,充分品味故事最后的余韵。为了加深读者的印象,我在最后一格会倾向于使用大格的分镜进行描绘。
场景转换这方面,如果在分镜画面中增添东京塔、帝国大厦等广为人知的标志物,就会给人「啊、现在移动到了这个场所」的实感。
除却场所,漫画中还会表现时间的移动,除了可以用风景来表现,还可以随着分镜的推移沉稳地表现其中的变化。比如画面中烟灰缸里的烟灰逐渐增加、餐盘中的关东煮一点点消失不见、在接待台周围的人群等,使用类似这样的小道具,能够充分传达「为了说服上司,一直谈到了第二天清晨」这种时间流逝的感觉。
还有就是,在描绘会议、宴席等持续性的场面时,因为场景是不变的,为了避免让读者感到厌倦,必须不断调整画面的角度,不能只是局限于面部的大小、角度的变化,有时候还需要在背景上覆盖对话框,也就是将画面的黑白色调进行转换,譬如表现出「眼前一片白色」这种画面印象……
漫画不像电影,不能够运用背景音乐来凝聚让人落泪的魄力,所以在漫画的分镜格中,想要通过这小小的空间和人物的对话,来引发读者的感动,需要一定水平的漫画技巧。
CHAPTER 4:工作
与やまさき十三老师的脚本决一胜负
问:老师您在早期与很多的原作者结成组合共同创作,这些经验对您之后的工作有什么帮助吗?
弘兼:将不同的原作脚本转换成漫画的过程中,必须进行不同程度的改动,所需要改动的地方也因人而异,所以我做的很辛苦。要将原作者的习惯与自己的分镜习惯匹配起来,需要花费大量的心血。不过最后,就算有原作者把关,漫画也会沾染上我的自我色彩。
特别是我和やまさき十三老师搭档的时候,共同创作了《梦工厂》这部作品,老师当时还担任电影的副导演,他的脚本从头到尾都非常完美,能够很顺利地转换成漫画。
面对这么棒的脚本,我想要尽可能地回应十三老师,尽可能地获得他的认同,所以每次绘制漫画时,我都很注意绘制的角度和画面的安排等,将其视为与十三老师的胜负较量,进行着漫画创作。在脚本中曾经有这样的场景:一把伞出现在步行桥上,然后幽幽地向上浮动着飞走了——这样的场景真想让人画画看呢。
另外我还跟猪濑直树老师组合创作了《真相夜线》。每次遇到表现男女亲密关系的场景时,猪濑老师就将这一页留白,然后写上:「这里还是弘兼老师比较拿手,就交给你了。」拿到这个留言,我就会在心里回应道:「好,那么这一页就交给我吧!」,像这样进行创作也非常有趣。
作品以「十年」为一个生命周期
问:老师您长期活跃在漫画创作的第一线,保持着非常稳定的创作状态,能够做到这一点,您认为有哪些原因呢?
弘兼:像是《侦探物语》、《人间交叉点》、《课长岛耕作》、《加冶隆介之议》等作品被大众视为是我的代表作,我都是以十年完结为目标来进行连载的。我认为,这样做或许有利于漫画家的创作新陈代谢,也正因为如此,我才免于陷入模式化的巢穴。
《侦探物语》中,有超自然现象、时代剧等各种场景,创作的时候,我初次体验到了自由绘画的快感。而在《人间交叉点》中,每次介绍主人公的时候,都会仔细刻画人物的面貌。到了《岛耕作》和《加冶隆介》时,我能够准确把握人物的多种变化,进行写实地描绘,同时保有自由绘画的乐趣。
受《MORNING》编辑部所托,我开始进行《部长岛耕作》的创作,这部系列作与连载超过 15 年的《黄昏流星群》一样,都跨越了「十年」这个周期。这两部作品在连载过程中,与读者共同成长,一举进入「成熟化」、「高龄化」的领域,由此诞生出新的漫画主旨。所以我想要将这两部作品视为我的毕生事业,就这样连载下去,看看它们能够跟随我前进到什么地步。
延伸阅读:「Morning 漫画技术论」第一回:川口开治
「Morning 漫画技术论」系列专题的后续篇章 亦将在近期推出。
欢迎关注漫言官方微博与 RSS 动态,第一时间获取更新。敬请期待!
Chapter 3 标题错乱了……可能是更换过主题的原因?喵~
谢谢指正,已修复!
啊,谢谢KAPA的翻译,对弘兼老师不是很了解,但是在开始讲到用小分镜和远镜头的时候觉得真的是这样的呢!相当不错。能够通过简单的场景和言语来表现人物的内心,塑造人物,推动情节的发展真的是漫画的一大魅力呀!
我翻这篇的时候,真的很期待呢,因为我个人很喜欢弘兼宪史老师的分镜方法啊,因为他的漫画一般内容都会非常充实,但是他的分镜又很干净利落,不会让人觉得拥堵,是教科书级别的分镜了都…… 其实这篇访谈里,老师说的话也和他的漫画一样,寥寥数据,但是内容丰富,我如论如何都无法精确翻译,有的地方,要把一句句子拆成两三句,才能表达清楚(跪)而且老师对技法的各种说明也好举例也好,其实都非常实用,值得记在小本子里仔细寻味~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