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 年,因为种种问题,长井胜一从总编辑的位置上退下,但是盛名还在,《GARO》乘势推出了长井胜一赏,由长井胜一担任主评审。长井胜一赏是《GARO》杂志对新人创作的挖掘和提携行为进一步深化、名称化的一个行为,当时著名的杂志早就推出了各种名目繁多的新人赏,《GARO》也只是顺势而为。

注:《GARO》(日语:ガロ)杂志是一本日本漫画月刊,于 1964 年由长井胜一创办。这个杂志专刊另类漫画和先锋漫画,在当时的大学生和较高年龄层次的读者中有广大簇拥,并被称为异才辈出的地方。(实际上我们将在这个平台介绍的多数异常漫画家,都出自《GARO》或与之有关。)

1996 年 1 月长井胜一去世,至此长井胜一赏终结,第二年 8 月,《GARO》突然停刊,时至 2000 年重开,但早已不复往日(这部分历史我们将专文介绍),虽然有意提携新人,但入选的作品却是对商业套路熟捻的作者、作品,昔日的慧眼同样不复。
长井胜一赏一年一届,虽然一共只举办了四届,每一年都有一些新人作看脱颖而出,有些新人作者就此销声匿迹,有些则维持下来,甚至在小众亚文化中成为基石。按照长井胜一的脾性,最终大赏每年都是空缺,可以将这些入选作者列出来看,1992 年入选佳作的是秋山亚由子,1993 年是花熊勇作(电影《东京丧尸》的原作)和魚喃キリコ,1994 年是古屋兔丸和东阳片冈,而在 1995 年,入选「新人漫画大行进」的就有本秀康。



本秀康在大学是学习的是设计专业,大学毕业后一直是自由插画业者,1995 年 7 月,入选了长井胜一赏之后,漫画成功被登载在杂志上,得以漫画作者出道。(出道在日语中称为「デビュー」,这源自于法语「début」,指事业的开端,在日本这个词被泛化,连就读高中都可以被说成高中出道。)

スージー甘金对本秀康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乃至本秀康的画面内实现着来自スージー甘金的审美趣味,スージー甘金的画面来自藤子不二雄等人,但是已经完全将漫画实现到了另一个层面,在东京美术大学和多摩美术大学求学期间,接受了现代艺术的熏陶,源自藤子不二雄等人的漫画元素在他的作品成为戏仿对象,在藤子不二雄等人已经成型的文化符号上进行创作,实质上是波普的。本秀康也是如此,不过他没有停留在对固定的对象的戏仿,而是转由将玩具、特摄、嬉皮士文化、音乐整合在一起,形成了自己的创作形态。


本秀康漫画中有着可被视为可爱的元素,在质朴的笔触之间构成了一个稚气的世界,似乎这种稚气在人想要从其中看出作品更多的、更深处的思考的时候,就抵制了生发的可能性,也可能这就是集中在视觉体验上的漫画,并没有什么深意,就是通过讲述一个简单故事,将来自作者自我认定的一些画面元素摆放在一起,让他们在相互之间产生一定的作用,将他们串联起来,就像小时候拿着玩具做游戏那样演绎。
他还是从情节出发,然后通过一些不条理的行为,对既定规则进行逆反,或者跳出,其中的叙事是基于传统故事中固定桥段的重构,又通过所制造出的稚气场域与人物行为之间的反差,形成不落巢窠的阅读体验,以实现对传统的颠覆,而这种从贯穿了作画、叙事、立意的方式正是来自汤村辉彦、スージー甘金等一众人所推崇的「bad – good」。
本秀康将自身与消费文化很好的嵌合在了一起,或者是他通过对消费文化的潜入,与社会更多的建立了联系,成为了当下,正在发生的消费文化的一部分,创作呈现出轻质化的倾向。



